淪散
成語(Idiom):淪散
發音(Pronunciation):lún s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逐漸消散、失去原有的組織、團結等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淪散是由“淪”和“散”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淪指被迫陷入某種境地,失去原有的地位或身份;散指分散、解散。淪散在一起表示人或事物逐漸消散、失去原有的組織、團結等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團體、組織或集體失去凝聚力、分裂等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的力量或資源被浪費或消耗殆盡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的周公旦在周幽王被商朝所滅后,周朝淪為諸侯的附庸國家,周公旦感到非常痛心,于是寫了一篇《淪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后來,人們將這個詞語作為成語來表示類似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淪”和“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的凝聚力越來越差,已經淪散成一群各自為戰的個體了。
2. 這個國家的統一已經開始淪散,各個地區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
3. 做好團隊建設,防止團隊淪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淪散”記憶為“沉淪而散”,即人或事物陷入沉淪的狀態后逐漸散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四散”、“分崩離析”等,加深對失去組織、團結的情況的理解。
2. 深入了解周朝的歷史,了解周公旦的貢獻以及周朝淪為附庸國家的原因。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集體榮譽感越來越差,已經淪散成一堆不團結的人了。
2. 初中生:這個社團的成員越來越少,已經淪散得只剩下幾個人了。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統一已經開始淪散,各個地區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
4. 大學生:這個團隊的凝聚力越來越差,已經淪散成一群各自為戰的個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