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秉
成語(Idiom):披秉
發音(Pronunciation):pī b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行為端正,不偏私、不徇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披秉是由“披”和“秉”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披”意為展開、敞開,引申為表露、顯露。“秉”意為執掌、掌握,引申為主持、負責。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在行為上端正正直,不偏私、不徇私的品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披秉多用來形容官員、領導等在處理公務時公正無私,不偏袒私人利益,始終秉持公平正義的原則。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不偏袒私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衛國有一個將軍名叫驃騎,他非常重視軍隊紀律,對士兵的行為要求嚴格。有一次,驃騎的侄子因犯了錯誤,被士兵們舉報給了驃騎。驃騎在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刻下令將侄子處以軍法。他說:“我是將軍,治理軍隊,不能因為是親戚就放縱私心。”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披秉”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公務員,他一直披秉為民,不偏私。
2. 這位領導一直披秉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3. 他在工作中一貫披秉原則,不為個人利益而動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人披著一件筆直的秉,象征著他的行為端正、正直無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正直、公正有關的成語,如“清廉正直”、“忠誠正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學會披秉,不欺負同學,不作弊。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披秉公正,不偏袒任何同學。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中,我要披秉誠實,不夸大自己的能力。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志愿者,我要披秉為民,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