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詞
封詞(Fēng Cí)
發音:fēng cí
基本含義:指言辭、言論、文章等被禁止或被限制,不能自由流通或傳播。
詳細解釋:封詞是由“封”和“詞”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封”意為封閉、限制,“詞”指言辭、言論。封詞一詞指的是言辭、言論被禁止或被限制,不能自由流通或傳播。這個成語源于古代中國的統治者對言論的控制和限制,是一種形容言論受到束縛的現象。
使用場景:封詞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言論受到限制的情況,特別是在政治或社會敏感的話題中,如言論審查、網絡封鎖等。它可以用于新聞報道、社交媒體評論、政治討論等場合。
故事起源:封詞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古代,統治者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和鞏固自己的權力,常常采取封鎖言論的措施,限制百姓的言論自由。這種情況下,人們就用封詞這個成語來形容言論受到限制的現象。
成語結構:封詞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封”是動詞,表示限制、封閉的意思,“詞”是名詞,表示言辭、言論的意思。
例句:
1. 由于政府的封詞政策,這個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很少討論。
2. 在這個國家,言論自由受到了嚴重的封詞。
3. 封詞政策導致了新聞報道的局限性,人們對真相了解得不夠。
記憶技巧:記憶封詞這個成語可以使用聯想記憶法。可以想象一個封閉的箱子里面裝滿了字詞,無法自由流通或傳播,從而形成封詞這個成語的形象。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封詞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言論控制制度,了解言論自由的重要性,以及言論自由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此外,你還可以學習其他與言論自由相關的成語,如言猶在耳、言不由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告訴我們要尊重他人的言論,不要封詞。
2. 初中生(13-15歲):政府的封詞政策限制了我們的言論自由。
3. 高中生(16-18歲):封詞政策對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不利的。
4. 大學生及成年人: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本權利,我們應該反對任何形式的封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