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顏
基本解釋
(1).謂眉骨圓起。《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晉 潘岳 《西征賦》:“造長山而慷慨,偉龍顏之英主。”后因用以指帝王的容貌。《南史·褚彥回傳》:“陛下不得言臣不早識龍顏。” 唐 黃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詩之一:“五色綵毫裁鳳詔,九重天子豁龍顏。” 魯迅 《熱風·智識即罪惡》:“他只穿一件極儉樸的愛國布的龍袍,但那龍顏卻比活的時候胖得多了。”
(2).借指帝王。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夫未遇 伯樂 ,則千載無一驥;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杰。”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值龍顏之鬱起,乃憑風而矯翼。” 明 王寵 《送餞太常元抑祠祭顯陵》詩:“龍顏授玉冊,殿上親祗領。” 端木蕻良 《渾河的急流》:“龍顏一聽大怒,因此就降旨滅他九族。”
(3).謂魚頭如龍。
成語(Idiom):龍顏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皇帝的威嚴和尊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古代中國的神圣動物,象征著皇權和權威;顏,指面容、威嚴。成語“龍顏”形容皇帝的威嚴和尊嚴,也可泛指權威人士的威嚴和尊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威嚴和尊嚴,特別是對高層領導或權威人士的尊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中國的皇帝被視為天子,象征著龍的化身。因此,皇帝的威嚴和尊嚴被形容為“龍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舉止莊重,氣度非凡,真是一副龍顏。
2. 在這個會議上,他展現出了領導者的龍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龍顏”與皇帝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皇帝威嚴的面容,加深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帝王制度,了解皇帝的權力和地位,以及與之相關的成語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龍顏讓我們感到敬畏。
2. 初中生:校長的龍顏震懾著全校師生。
3. 高中生:領導的龍顏使我們倍感壓力。
4. 大學生:教授的龍顏讓我們對他更加尊敬。
5. 成年人:公司總裁的龍顏讓員工們心生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