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守
基本解釋
(1).古代主管都城守衛的官吏。《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晉侯 濟自 泮 ,會于 夷儀 ,伐 齊 ,以報 朝歌 之役。 齊 人以 莊公 説,使 隰鉏 請成……賂 晉侯 以宗器、樂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 杜預 注:“處守,守國者。”
(2).猶留守。古時國君離開京城,命大臣留守其地。《孟子·告子下》:“ 孟子 居 鄒 , 季任 為 任 處守,以幣交,受之而不報。” 趙岐 注:“ 季任 為之居守其國也。”
成語(Idiom):處守
發音(Pronunciation):chǔ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特定的環境或職責中,恪守自己的職責和原則,不離不棄,始終堅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處守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處”意為處所、地方,引申為職責、責任;“守”意為守護、保持,引申為堅守、不離不棄。處守的基本意思是指在特定的環境或職責中,始終堅守自己的職責和原則,不離不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處守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能夠堅守自己的職責和原則,不被外界干擾或誘惑所動搖。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職業操守,也可以用于告誡他人要堅守自己的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處守的故事并未有具體的記載,但這個成語的意義和象征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中國古代的士人常常將職責和原則視為人生之本,因此處守成為了一種美德和修養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處守屬于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處”為動詞,表示執行職責;“守”為賓語,表示守護、保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處守自己的原則,從不為了個人利益而妥協。
2. 在困難的時候,他始終堅守崗位,處守職責,為團隊作出了重要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1. 可以將“處守”拆分開來記憶,將“處”理解為處所、職責,將“守”理解為守護、保持,聯想到在特定的環境中保持職責和原則的意義。
2. 可以和類似意義的成語進行對比記憶,如“守土有責”、“守正不阿”,加深對處守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職責和原則的重視,以及相應的價值觀和道德規范。
2. 可以學習其他與處守相關的成語,如“守株待兔”、“守口如瓶”,加深對于職責和原則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處守我的作業,不被游戲誘惑。
2. 初中生:作為一名班干部,我要處守我的職責,幫助同學們解決問題。
3.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我要處守自己的學習計劃,不被其他事情分心。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志愿者,我要處守志愿服務的原則,盡力幫助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