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飏
成語(Idiom):蕩飏(dàng yáo)
發音(Pronunciation):dàng y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飄蕩搖擺,沒有定力或目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蕩飏是由“蕩”和“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蕩有搖動、空曠、不穩定的意思,飏有飄動、搖擺的意思。蕩飏形容人的思想或行為沒有定力,沒有目標,像飄蕩搖擺的風中之物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蕩飏常用于形容人的思想或行為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心思飄忽不定,沒有堅定的決心或目標。也可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輕浮不定,缺乏穩定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準書》中有一段記載,楚國國君楚莊王曾經命令大臣們以竹竿為標桿,在宮殿前比賽射箭。結果,所有大臣都沒有射中竹竿。只有一個叫做蕩飏的大臣,他沒有射箭,而是將竹竿從地上拔起,然后在手中蕩來蕩去,不時停下來看看大臣們射箭的情況。楚莊王看到后問他為什么不射箭。蕩飏回答說:“我不是要射箭,而是要看你們射箭的技巧。”楚莊王聽后大為贊賞,稱贊他的眼光高遠,決策果斷。從此以后,“蕩飏”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想一直在蕩飏,無法做出決定。
2. 這個人行為蕩飏,從來沒有固定的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蕩飏”與風中飄蕩的紙帶或氣球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思想或行為沒有定力、沒有目標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思想、行為相關的成語,如“心不在焉”、“胸無點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風吹樹葉蕩飏,像是在為秋天打招呼。
2. 初中生:他的學習態度蕩飏,有時認真有時馬虎。
3. 高中生:她的情感一直在蕩飏,不知道應該選擇哪個人。
4. 大學生:大學生活讓我感到有些蕩飏,不知道未來該往哪個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