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指
基本解釋
用眼睛示意指點。《三國志·魏志·毛玠傳》:“ 玠 起更衣, 太祖 目指曰:‘此古所謂國之司直,我之 周昌 也。’”
成語(Idiom):目指
發音(Pronunciation):mù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望、寄托希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目指是一個動詞成語,意思是寄望、寄托希望。它表示人們對未來有所期許,希望能夠達到某個目標或取得某種成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目指一詞常常用于鼓勵他人努力追求目標,也可以用來表達自己對未來的期望。它可以用在各種場合,比如工作、學習、運動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楚漢相爭的時代,楚王項羽派遣了刺客刺殺劉邦。劉邦在被刺殺前,對刺客說:“我有天下人民的希望,你們有何希望?”刺客聽后深受觸動,最終放棄了刺殺劉邦。這個故事表達了劉邦希望能夠成為天下人民的寄托和希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目指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目”和“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要不斷努力,目指更高的目標。
2. 學習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我們要不斷目指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目指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高山之巔,遠眺著目標所在的地方,寄托著自己的希望和期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目指相關的成語,比如“志存高遠”、“矢志不渝”等,來擴大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目指成為一名科學家。
初中生:我要加強訓練,目指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
高中生:我要不斷努力,目指考上理想的大學。
大學生:我要積極實踐,目指成為一名優秀的社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