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目
基本解釋
(1).四只眼睛;兩雙眼睛。《周禮·夏官·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 孫詒讓 正義:“黃金四目者,鑄黃金為目者四,綴之面閒,若后世假面具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太清 無奈,四目相覷,怏怏走出去了。”
(2).能觀察四方的眼睛。《書·舜典》:“詢於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孔 傳:“廣視聽於四方,使天下無壅塞。” 孔穎達 疏:“明四方之目,使為己遠視四方也。”《舊唐書·文苑傳下·唐次》:“尚復廣四目,周四聰,制理皆在於未萌,作范將垂於不朽。”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為心賦》:“視以四目,而明乎中外;聽以四聰,而達乎遠邇。”
成語(Idiom):四目
發音(Pronunciation):sì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只眼睛,形容非常警覺、細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目是由“四”和“目”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四是一個數目詞,表示數量為四;目是眼睛的意思。四目指的是四只眼睛,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警覺、細心,能夠看到很多細節和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目常用于形容人的警覺性和細心程度,特別適用于描述那些在工作中需要非常細致入微和專注的人。例如,在一場重要的會議上,一個四目的人可以注意到細節并提出重要的觀點,幫助團隊做出明智的決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四目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有一則與四目相關的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孫臏的軍事家,他非常聰明和細心,善于觀察敵人的動向。有一次,孫臏在戰場上發現敵人的埋伏,及時避開了陷阱,取得了勝利。人們為了贊揚他的警覺性和細心,就用“四目”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目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數詞“四”和名詞“目”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四目的人,做事非常細心。
2. 在考試中,要像四目一樣,仔細檢查答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目與四只眼睛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有四只眼睛,能夠看到更多的細節和問題。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四目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四目相關的成語,如“目瞪口呆”、“目不轉睛”等,以擴大你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5-10歲):我喜歡和四目的同學一起做作業,因為他們總能幫我找到我忘記的筆。
2. 初中生(11-14歲):老師說我們要像四目一樣,仔細閱讀題目,不要出錯。
3. 高中生(15-18歲):在大學申請過程中,我要像四目一樣,仔細檢查申請材料,確保沒有遺漏任何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