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佚
成語(Idiom):侵佚 (qīn yì)
發音(Pronunciation):qī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君主侵犯民眾的財產和生活權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侵佚是由“侵”和“佚”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侵指侵犯、侵害,佚指財產、生活權益。侵佚形容君主或者官員侵犯民眾的財產和生活權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君主或者官員濫用權力、剝奪民眾的財產和權益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批評現實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了一個著名的故事。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后,他派遣大臣趙高到各地巡視,并下令沒收民眾的財產。有一天,秦始皇問趙高:“我聽說你巡視的地方財產豐富,我可以分一些嗎?”趙高回答:“陛下,這些財產都是您的,您想要什么就拿什么。”秦始皇聽后大怒,認為趙高侵犯了他的財產權益,并下令賜死趙高。這個故事成為了侵佚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統治者經常侵佚民眾的財產和權益。
2. 在這個社會上,我們應該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侵佚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君主在侵犯民眾的財產和權益時,民眾被壓迫得低頭不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權益、公平、正義相關的成語,如“剝削”、“平等”、“公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我不喜歡那個同學,他總是侵佚我的東西。
2. 中學生(13-18歲):政府應該加強監管,防止官員侵佚民眾的權益。
3. 大學生(19-22歲):我們應該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努力,不容忍任何形式的侵佚行為。
4.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現代社會,我們要求政府保護我們的財產和權益,不允許任何侵佚行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