傖俗
基本解釋
◎ 傖俗 cāngsú
[vulgar] 粗俗
范博文向來的議論——傖俗的布爾喬亞不懂得至高至上神圣的藝術(shù)云云,倏地又兜上了 吳蓀甫的記憶。—— 茅盾《子夜》
英文翻譯
1.(粗俗鄙陋) vulgar
詳細解釋
(1).指北人粗鄙的習(xí)俗。 清 曹寅 《雨中牡丹》詩:“傖俗煎酥矜韻事,錦工留譜擗清湍。”自注:“北人用酥煎華。”
(2).粗俗鄙陋。 章炳麟 《文學(xué)說例》:“效 戰(zhàn)國 之口説以為文辭者,語必傖俗,且私徇筆端,茍炫文采,浮言妨要,其傷實多。” 茅盾 《子夜》五:“ 范博文 向來的議論--傖俗的布爾喬亞不懂得至高至上神圣的藝術(shù)云云,倏地又兜上了 吳孫甫 的記憶。”
成語(Idiom):傖俗(cēng s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céng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行粗俗、庸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傖俗是由“傖”和“俗”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傖”指的是粗俗、愚蠢的意思,“俗”則表示庸俗、不文明。合在一起,形容人的言行粗俗、庸俗,沒有修養(yǎng)和教養(yǎng)。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傖俗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或言語粗俗、庸俗,通常帶有一定的貶義。在社交場合或文化交流中,使用這個成語可以表達對他人的不滿或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傖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漢書·藝文志》中,其起源可追溯到漢代。據(jù)說,當時有一位叫做李陽的文人,他的言行舉止粗俗不堪,喪失了一個文人應(yīng)有的風(fēng)度。因此,人們就用“傖俗”來形容他。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傖俗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傖”作為形容詞修飾“俗”,表示更加粗俗、愚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真是太傖俗了,完全沒有紳士風(fēng)度。
2. 這部電影充斥著低俗的笑話和傖俗的場景,真是令人失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傖俗”與“粗俗、庸俗”這兩個詞聯(lián)系起來記憶。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的言行粗俗,表情丑陋,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修養(yǎng)、文明相關(guān)的成語,如“文明”、“修身養(yǎng)性”等,可以幫助提高自己的言行舉止,樹立良好的形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在課堂上說粗話,老師告訴他不要說傖俗的話。
2. 小學(xué)生:小紅看到同學(xué)們亂扔垃圾,覺得他們的行為很傖俗。
3. 初中生:小明的穿著和舉止都很傖俗,同學(xué)們都很不喜歡他。
4. 高中生:班里有一些同學(xué)總是講些傖俗的笑話,我覺得他們不懂得尊重他人。
5. 大學(xué)生:在大學(xué)里,我們要注意言行舉止,不要做出傖俗的舉動,以免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