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柏
成語(Idiom):竹柏(zhú bǎi)
發音(Pronunciation):zhú b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風亮節、堅貞不屈的品質和精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竹柏是兩種具有高潔品質和堅韌精神的植物,因此成語“竹柏”常用來形容人的高尚品質和堅定意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有志向、有信念、堅定不移追求目標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有高尚品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竹柏”來源于《史記·劉敬傳》中的故事。劉敬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在位期間非常廉潔正直,深受人們的敬重。有一次,劉敬的家里著火了,他卻沒有去救火,而是專心致志地讀書。人們問他為什么不去救火,他回答說:“竹柏之節,不可棄也。”他用竹柏來比喻自己的高潔品質和堅定意志,表達了他寧愿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也不愿舍棄的決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竹柏”由兩個詞組成,分別是“竹”和“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竹柏之人,從不為權勢所動。
2. 我們應該向那些竹柏之士學習,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信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竹子和柏樹的形象與高尚品質和堅定意志聯系起來,進行聯想記憶。例如,想象一個高大的竹子和柏樹在風中搖擺,象征著高尚品質和堅定不移的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古代文化中對植物的象征意義和成語的故事起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是個竹柏之人,他從來不做不正當的事情。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向那些竹柏之士學習,堅持自己的夢想。
3. 高中生:他的竹柏之節使他在逆境中仍然堅守自己的原則。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成為竹柏之人,追求真理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