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休
基本解釋
宋 孫昉 別號 四休居士 ,省稱 四休 。 宋 黃庭堅 《四休居士詩序》:“太醫 孫 君 昉 ,字 景初 ……自號 四休居士 。 山谷 問其説。 四休 笑曰:‘麤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山谷 曰:‘此安樂法也?!?金 劉仲尹 《別墅》詩:“灶下旋添溫坑火,床頭剩買讀書油??扇苏l似 黃夫子 ,著意裁詩寄 四休 。”
成語(Idiom):四休
發音(Pronunciation):sì x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休是一個形容詞詞組,表示事物停止運轉或停頓不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休指的是四處都停止運轉或停頓不前。它形象地描繪了事物陷入停滯狀態,無法繼續發展或進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休常用于形容經濟、生產、工作等方面的停滯狀態。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企業的生產停滯,一個項目的進展停滯,或者一個人的創作停滯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休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中。當時,齊國的國君襄公決定攻打鄰國晉國,但是在出征前,齊國的軍隊四休不前,無法繼續前進。這個故事成為了四休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休是由形容詞“四”和動詞“休”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市場需求不足,該企業的生產已經四休了。
2. 這個項目由于資金問題,進展已經四休了。
3. 他的寫作才華已經四休多年,再也沒有創作出令人驚艷的作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休的形象與四個輪子停止轉動的機器或車輛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停滯的畫面,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經濟、生產、工作等相關的成語,例如“停滯不前”、“一蹶不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畫畫的時候,手突然四休了,畫筆停在了半空中。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學期我學習進展四休,需要加倍努力。
3. 高中生(16-18歲):由于疫情的影響,我們學校的運動會四休了,無法如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