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鼎
基本解釋
指 商 代 伊尹 以烹調事 湯 的故事。相傳 伊尹 本系 湯 妃的陪嫁之臣,無由見 湯 ,乃制作佳肴以獻,乘機說 湯 ,終佐 湯 取天下。事見《史記·殷本紀》。后因以“干鼎”指開國元勛。 清 顧炎武 《京闕篇》:“側席推干鼎,回車載釣璜。”釣璜, 周文王 相 呂尚 的故事。
成語(Idiom):干鼎(gān dǐng)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d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勇猛剛毅,敢于擔當的精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鼎的字面意思是“拿起鼎”,鼎是古代的一種大型炊具,象征著權力和責任。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勇敢果斷,敢于承擔重任,不畏艱難困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鼎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困難的環境中表現出勇敢和果斷的精神。可以用來形容領導者在面對困境時毫不退縮,勇往直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干鼎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干將莫邪鑄劍》。干將和莫邪是兩位鑄劍師傅,他們為了鑄造一把無敵的神劍,不惜冒險,最終成功完成了任務。這個故事中的干將就是一個干鼎的典型代表,他表現出了勇敢和果斷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鼎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干”和“鼎”兩個字組成,其中“干”表示拿起,承擔,而“鼎”表示權力和責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困難,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展現出了干鼎的精神。
2. 這個項目需要一個干鼎的人來負責,你有信心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干鼎的形象和干將莫邪鑄劍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干將在鑄劍時的勇敢和果斷的形象,以此來記憶干鼎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干將莫邪鑄劍的故事,以及其他與勇敢和果斷精神相關的成語,如“敢為人先”、“勇往直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干鼎一樣勇敢,不怕困難。
2. 初中生:老師選擇我來做班長,我要展現出干鼎的精神,帶領大家一起進步。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要拿起干鼎,努力學習,迎接挑戰。
4. 大學生:進入社會后,我要展現出干鼎的精神,勇敢面對各種工作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