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確
基本解釋
猶認實。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自盡》:“驗官親驗無差,押兇犯認明尸傷,并尸親干証等,俱認確,然后硃筆登記。”
成語(Idiom):認確
發音(Pronunciation):rèn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認定為真實、正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認確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認指認定、確認,確指確實、真實。它用來形容某件事情被認定為真實、正確,不容置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認確常用于表示對某個觀點、事實或判斷的確定和肯定。它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的言論、證據或觀點的認可和信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認確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故事中,晉國的平津侯主父列因為和別國的使者爭辯,被人誣陷為叛國。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跳入河中,救起河里的一具尸體,并通過對尸體的細致觀察和辨認,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從此,認確便成為了用來形容確認事實真實性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認確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認”和形容詞“確”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反復核對資料,最終認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2. 這個結論經過多次實驗驗證,可以認確地說是正確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認確的發音與“認定為確實”的意思進行聯想來記憶。同時,可以將故事起源中的平津侯主父列跳入河中救人的情節與認確的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認確相關的成語,如“確鑿無疑”、“確信無疑”等,以擴大你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歲):我認確媽媽做的飯菜最好吃。
2. 初中生(14歲):歷史書上的事實已經被多次確認,我們可以認確地說是真實的。
3. 高中生(17歲):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認確地得出了這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