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威儀
基本解釋
佛教語。指符合儀則的四種身體姿態:行、住、坐、臥。《釋氏要覽·入眾·威儀》:“經律中皆以行、住、坐、臥名四威儀。其他動止,皆四所攝。”亦省作“ 四儀 ”。 唐 皎然 《花石長枕歌答章居士贈》詩:“行住四儀皆道意,不學小乘一曲士。”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 吳門 有神降於乩,自言 天臺泐子 , 智者大師 之弟子,轉女人身墮度者,攝入無葉堂中,教修四儀密諦,往生西方。”
英文翻譯
1.【醫】four modes of behaviour
成語(Idiom):四威儀(sì wēi yí)
發音(Pronunciation):sì wēi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威嚴、儀態、氣度、風采四個方面都非常出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威儀是由“四”和“威儀”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它表示一個人在威嚴、儀態、氣度和風采等方面都具備出色的表現。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舉止端莊,儀表整潔,舉止得體,給人以威嚴和莊重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威儀常用于形容政府官員、領導人、教育家、學者等具有高尚品德和儀表的人物。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特定場合下的表現,如會議、演講、頒獎典禮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威儀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在古代社會,人們非常注重儀態和威嚴,尤其是官員和重要人物更要注意自己的儀表和舉止。因此,四威儀成為了形容一個人在這方面表現出色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威儀由兩個詞組成,分別是“四”和“威儀”。其中,“四”表示數量,表示全面、完整的意思;“威儀”表示威嚴和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作為一位國家領導人,不僅在政務上有出色的表現,而且在四威儀方面也毫不遜色。
2. 這位教授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有很高造詣,而且在四威儀方面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記憶四威儀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威嚴地俯視著四面八方,儀態端莊,氣度非凡,風采出眾的形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了解中國的禮儀文化和儀態美,可以學習相關的書籍和資料,如《禮儀之邦》、《中國禮儀文化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舉止莊重,四威儀,讓我們對她非常敬重。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時刻保持四威儀,給同學們樹立榜樣。
3. 高中生:在學校的演講比賽中,他以四威儀的姿態贏得了全場的掌聲。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會主席,我要在學術研究和社團管理上都展現四威儀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