佻巧
成語(Idiom):佻巧
發音(Pronunciation):tiāo q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語行動輕浮、不嚴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佻巧是由“佻”和“巧”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佻”指人的言行輕浮、不嚴肅;“巧”指人的手段靈巧、機智。佻巧形容人言語行動輕浮、不嚴肅,善于使用巧妙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佻巧多用于形容人的行為舉止輕浮、不莊重、不嚴肅。例如,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嚴肅的場合開玩笑或說些輕浮的話,不符合場合的氛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佻巧最早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佻巧之民,國之賊也。”意思是說,佻巧的人是國家的禍害。這句話形容那些言語輕浮、行動不嚴肅的人會給國家帶來危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形容詞組成,形容人的言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喪事上說笑話,真是佻巧之人。
2. 這個會議是嚴肅的場合,不要佻巧開玩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佻巧的發音與“跳躍巧妙”的形象聯系起來,形容一個人行為輕浮、靈活機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輕佻”、“言行不一”等,來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佻巧,總是喜歡說些有趣的笑話。
2. 初中生:他在考試前總是佻巧地給同學們講解答案,希望能夠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她的佻巧舉止在同學們中間很受歡迎,但在老師眼里卻顯得不夠認真。
4. 大學生:在正式的學術討論中,不應該有佻巧的言辭和輕浮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