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擠出效應
發音(Pronunciation):jǐ chū xiào y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有限的資源或空間中,新的事物或個體的出現導致原有的事物或個體被迫離開或被排擠出去的現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擠出效應是一個經濟學術語,用來描述新的事物或個體的進入導致現有事物或個體被排擠出去的現象。這種現象常見于市場競爭中,當新的產品或公司進入市場時,它們可能會占據原有企業的市場份額,導致原有企業的銷售額下降或被迫退出市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擠出效應可以用于描述各種不同的情況,如市場競爭、資源分配、人口遷移等。它可以用來解釋新興產業的崛起導致傳統行業的衰退,或者新移民的涌入導致原居民被迫離開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擠出效應這個詞語是從經濟學中衍生出來的,沒有特定的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擠出效應由兩個詞語組成,分別是“擠出”和“效應”。其中,“擠出”表示被迫離開或被排擠出去,“效應”表示結果或影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新的科技公司進入市場,給傳統企業造成了擠出效應。
2.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了房價上漲,原居民被擠出效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擠出”和“效應”兩個詞聯想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被擠出了房間,這就是擠出效應的結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經濟學和市場競爭的知識,了解不同的經濟現象和術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新同學的加入讓我被擠出了朋友圈。
2. 初中生(13-15歲):新的購物中心的開業導致了舊商場的擠出效應。
3. 高中生(16-18歲):新的學習方法的推廣讓傳統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擠出效應。
4. 大學生(19-22歲):新興產業的興起給傳統行業帶來了擠出效應。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新移民的涌入導致了原居民的擠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