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半
基本解釋
山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三》:“呼山下人令上山半,與語溪中。” 唐 杜荀鶴 《登山寺》詩:“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何其芳 《憶昔》詩:“試登山半望田壟,麥色青青早吐芽。”
成語(Idiom):山半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b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山的一半,指山勢的高峻險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山勢險峻,高度很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山勢險峻、山峰高聳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山上迷路,當他看到山的一半時,以為已經到達山頂,結果走了一段路才發現山還很高。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山勢高聳險峻的情景,從而形成了成語“山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太陡峭了,爬到山半就沒力氣了。
2. 他們攀登了山半,才發現還有更高的山峰等待著他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山勢高聳險峻的形象,想象自己爬山時只到了山的一半,還有更高的山峰等待著自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山有關的成語,如“山高水長”、“山清水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爸爸一起爬山,爬到山半就累得不行了。
2. 初中生:我們要攀登高峰,不怕山半的險峻。
3. 高中生:人生就像攀登山峰,只有不怕山半的人才能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