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止
成語(Idiom):投止(tóu zhǐ)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投降或屈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投止是一個古代典故中的成語,原本指的是投降或屈服。它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晉人伐我,我欲請救于楚,楚人曰:‘不可。’請救于齊,齊人曰:‘不可。’請救于智伯,智伯曰:‘不可。’請救于宋,宋人曰:‘不可。’請救于衛,衛人曰:‘不可。’請救于蔡,蔡人曰:‘不可。’請救于陳,陳人曰:‘不可。’請救于鄭,鄭人曰:‘不可。’請救于曹,曹人收我,我投止。”后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表示屈服或投降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投止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在面對困境或逆境時,不得已而屈服或投降的情況。例如,在商業談判中,當一方無法達到自己的目標時,可能會選擇投止,接受對方的條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投止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中的一段歷史典故。在戰爭中,晉國被敵人圍困,向周圍的國家請求援助,但都被拒絕。最終,晉國只能投降,投降后被敵人俘虜。這個故事表達了在沒有幫助或支持的情況下,不得不屈服或投降的無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投止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投”意為投降,第二個字“止”意為停止。結構簡潔明了,易于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時,他選擇了投止。
2. 即使在困境中,我們也不能輕易投止,要堅持到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的含義與故事聯系起來記憶。想象自己身處困境中,無法得到幫助,只能投降,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投止相關的成語,如“投鞭斷流”、“投筆從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不會輕易投止,而是努力克服困難。
中學生: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我們不能輕易投止,要堅持不懈。
大學生: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我們不能輕易投止,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