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仁
基本解釋
(1).至仁。《老子》:“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漢 揚雄 《長楊賦》:“是以遐方疏俗、殊鄰絶黨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綏,莫不蹻足抗首,請獻厥珍。”
(2).指最仁愛的人。 漢 班固 《蜀都賦》:“終保己而貽則兮,里上仁之所廬。”
成語(Idiom):上仁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仁德為上,以善良為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仁是由“上”和“仁”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上”表示高于、超越,表示將某種品質或行為放在首位,成為最重要的事物;而“仁”則表示仁愛、善良、寬厚的品質。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將仁德視為最高的價值觀,將善良和寬容放在首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仁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善良、仁愛,對他人寬容和體貼。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高尚品德,也可以用來告誡自己要以仁德為根本,做一個善良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衛靈公》中有一則關于孔子的故事。當時,有人向孔子請教如何做到仁德為上,孔子回答說:“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保忠。”意思是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時間保持約束,也不能長時間保持忠誠。后來,人們將這句話提煉成了成語“上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仁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上”為動詞,表示超越、高于;“仁”為賓語,表示仁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人非常上仁,總是樂于幫助別人。
2. 她的善良和寬容讓大家都覺得她是一個上仁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上仁”與“善良為上”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也可以將“上仁”與“高尚品德”進行關聯,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仁德相關的成語,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至義盡”等,來擴展對仁德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上仁的人,總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上仁的人,對別人寬容和體貼。
3. 高中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上仁為先,將善良和寬容放在首位。
4. 大學生:上仁是一個重要的價值觀,對他人的關心和幫助是我們應該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