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箋
基本解釋
亦作“ 玉牋 ”。箋紙的美稱。 宋 趙汝茪 《梅花引》詞:“題破玉牋雙喜鵲,香燼冷,繞云屏,渾是山。” 清 劉獻廷 《贈下河孫幕府代》詩:“綺繡敷青史,芳華潤玉箋。”
成語(Idiom):玉箋(yù jiān)
發音(Pronunciation):yù j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用玉制成的寫字用具,比喻文辭華美的書信或文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玉箋是指古代貴族或文人用來寫信或書寫文稿的一種寫字用具,由玉制成,形狀像箋紙。玉箋的制作精美,寓意高雅,因此常用來形容書信或文稿的文辭華美、精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玉箋常用于形容文章或書信的文辭華美、精細,多用于贊美文筆優美的作品,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言辭或文章的表達方式優雅、美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玉箋的起源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古代文人常常用玉箋來寫信或書寫文章,因此玉箋成為了一種象征文采和高雅的符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玉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如同玉箋一般,文采華美,令人贊嘆不已。
2. 這封信寫得真是玉箋一般,字里行間透露著深情厚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玉箋是用來寫字的,因此可以將成語的含義理解為“寫得像玉箋一樣美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文人的文化和書信的傳統,以及其他與書信相關的成語,如“筆耕墨田”、“紙上談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她的作文就像玉箋一樣,字跡工整,寫得很漂亮。
2. 初中生(12-15歲):這篇文章的文采真是像玉箋一樣,讀起來非常流暢。
3. 高中生(15-18歲):他的詩歌寫得如同玉箋一般,充滿了情感和藝術的美。
4. 大學生(18歲以上):這篇論文的語言優美,文采斐然,堪稱玉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