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
基本解釋
(1).似燕之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 湘水 東南流逕 石燕山 東,其山有石,紺而狀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風相薄,則石燕群飛,頡頏如真燕矣。” 南朝 陳 徐陵 《移齊文》:“ 長沙 鵩鳥,靡復為妖。 湘川 石燕,自然還儛。” 北周 庾信 《喜晴》詩:“已歡無石燕,彌欲棄泥龍。” 唐 盧照鄰 《失群雁》詩:“欲隨石燕沉 湘水 ,試逐銅烏繞帝臺。”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三·石燕》:“石燕有二,一種是此,乃石類也。狀類燕而有文,圓大者為雄,長小者為雌。”
(2).鳥名。似蝙蝠。產于石窟樹穴中。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二·石燕》﹝集解﹞引 蕭炳 曰:“石燕似蝙蝠,口方,食石乳汁。”
英文翻譯
1.【醫】fossilia spiriferis
成語(Idiom):石燕(shí yàn)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y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石燕是指石頭變成燕子,比喻人才出眾,超凡脫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燕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石頭和燕子。石頭代表堅硬,燕子代表飛翔。石頭變成燕子,象征著一種奇特、神奇的變化。用來形容人才出眾,超凡脫俗,具有非凡的才華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石燕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贊美人才出眾、才華橫溢的情況。可以用于贊美某個人在某個領域的突出表現,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人的才能超過了一般人的范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燕的故事起源于《后漢書·劉石傳》中的一則傳說。相傳劉石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文學家,他為了考取功名,日夜苦讀,甚至不顧饑寒。有一天,他在讀書時,突然看見石頭上有只燕子,燕子飛到了他的面前,變成了一本書,書中記載著許多知識。劉石讀了這本書后,才頓悟了很多道理,文思如泉涌般涌現,成了一位才華出眾的文學家。因此,人們用“石燕”來形容人才出眾,超凡脫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燕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音樂才華真是石燕一般,無與倫比。
2. 她的繪畫技巧獨特,簡直就是石燕變的。
3. 這位年輕演員的表演水平非常高,可以說是一位石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石燕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石頭上突然出現了一只燕子,燕子飛到了你的面前,變成了一本書,書中記載著各種知識和才能。這樣的奇特情景會讓你記住石燕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才華和能力相關的成語,如“才高八斗”、“出類拔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技巧真是石燕一般,畫得像真的一樣。
2. 初中生:她的成績非常好,簡直是石燕一般,無人能及。
3. 高中生:他的演講能力非常出眾,可以說是一位石燕。
4. 大學生:他的創新思維和領導能力讓他成為了團隊中的石燕。
5. 成年人:她的才華和能力超過了一般人,可以說是一位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