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庸阘懦
成語(Idiom):衰庸阘懦 (shuāi yōng á nuò)
發音(Pronunciation):shuāi yōng á n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質低劣、無能、軟弱、膽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衰庸指衰弱無能;阘指軟弱膽小;懦指膽怯。衰庸阘懦形容一個人的品質低劣,無能力,軟弱膽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無能、軟弱膽怯的情況,多用于貶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該成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衰庸阘懦,不可以為國家。”意為國家不能由無能、軟弱膽怯的人來治理。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魯國公子糾在襄公二十九年對公子糾的評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衰庸阘懦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衰、庸、阘、懦分別是四個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這個人衰庸阘懦,完全沒有領導的能力。
2. 這個團隊因為成員都衰庸阘懦,所以一直無法取得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衰庸阘懦的四個字拆分來記憶,每個字都有貶義的含義,可以聯想到無能、軟弱、膽怯等詞語,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品質低劣的成語,如“無能為力”、“軟弱無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太衰庸阘懦了,連搶球都不敢。
2. 初中生:班里有些同學太衰庸阘懦了,什么事情都不敢嘗試。
3. 高中生:他的領導能力太衰庸阘懦了,完全不適合擔任班長。
4. 大學生:這個政府官員太衰庸阘懦了,完全無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