嚙缺
成語(Idiom):嚙缺
發音(Pronunciation):niè q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嚙缺指咬掉缺口,形容吞食貪婪,不知滿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嚙缺是由“嚙”和“缺”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嚙,指用牙齒咬;缺,指不完整、不足之物。嚙缺的基本意思是用牙齒咬掉缺口,形容人貪婪地吞食,永遠不知滿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嚙缺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貪婪和不知足的心態。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物質欲望上永遠追求更多,不滿足于已經擁有的東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嚙缺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徐無鬼》。故事中,徐無鬼是一個非常貪婪的人,他在一天之內吃掉了九頭牛,還覺得不夠,于是他又吃掉了九頭羊。最后,他吃得肚子脹痛,卻還是不知足地說:“還有什么可以吃的嗎?”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貪婪和不知足的心態,成為了嚙缺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嚙缺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嚙”和名詞“缺”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貪婪地嚙缺著一塊巧克力,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
2. 這個公司的老板總是嚙缺著員工的勞動成果,讓大家非常不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嚙缺”聯想為一只老鼠在啃食一個缺口,形象地表達貪婪和不知足的心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貪婪和滿足的成語,如“貪得無厭”、“不知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他嚙缺地吃著糖果,一下子就吃完了一整袋。
2. 初中生(14歲):貪婪嚙缺的心態會讓人失去真正的快樂。
3. 高中生(17歲):在追求物質享受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嚙缺的行為,學會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