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轡
基本解釋
(1).飛動的馬轡。亦指奔馳的馬。 晉 陸機 《擬青青陵上栢》詩:“方駕振飛轡,遠游入 長安 。” 晉 陸云 《歲暮賦》:“羨飛轡之遠御兮,騰六龍於天步。” 南朝 梁 蕭統 《僧正》詩:“何因動飛轡,暫使塵勞輕。”
(2).策馬疾馳。 南朝 梁簡文帝 《臨秋賦》:“覽時興而自得,聊飛轡而娛情。”
(3).指太陽。《文選·陸機<演連珠>之三三》:“飛轡西頓,則 離朱 與矇瞍收察。” 李善 注:“飛轡、懸景,皆謂日也。日有御,故云轡也。頓猶舍也。西頓,謂已夕也。”
成語(Idiom):飛轡(fēi réi)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r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馬奔馳時飛揚的韁繩,比喻事物迅速發展,勢不可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轡是由“飛”和“轡”兩個詞組成的。飛指迅速、快速的意思,轡指韁繩、馬勒。成語中的“飛轡”用來形容馬奔馳時飛揚的韁繩,意為事物迅速發展,勢不可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飛轡一詞常用于描述事物迅速發展、勢頭迅猛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事業蒸蒸日上,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企業或國家的快速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班超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班超是東漢末年的名將,他在西域出使時,馬匹奔馳如飛,韁繩飛舞,在這種情況下,班超在馬上高聲唱道:“飛轡如電,猿嘯龍吟。”后來,人們就用“飛轡”來形容事物迅速發展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飛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事業發展迅猛,如飛轡一般。
2. 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勢頭如飛轡般迅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匹奔馳的馬,韁繩在空中飛舞,形成了一個飛揚的弧線,這樣就能夠記住“飛轡”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飛轡”相關的成語,如“飛黃騰達”、“飛流直下三千尺”等。這些成語都與事物迅速發展、勢不可擋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的成績飛轡般地提高了。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發展勢頭如飛轡一般,每天都在發生變化。
高中生:他的創業項目迅速發展,勢不可擋,真是飛轡如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