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傳
基本解釋
(1).指《禮記》。
(2).指禮書。《后漢書·祭祀志下》“古者師行平有載社主,不載稷也” 南朝 梁 劉昭 注:“《周禮》為禮之經,而《禮記》為禮之傳。”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序致》:“雖讀禮傳,微愛屬文,頗為凡人之所陶染。”
成語(Idiom):禮傳(lǐ chuán)
發音(Pronunciation):lǐ ch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節傳承,傳統文化傳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傳是指禮節的傳承和傳統文化的傳播。它強調了人們應該尊重和遵循傳統文化中的禮儀和道德準則,將這些價值觀念代代相傳,保持社會穩定和文化的延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傳常用于描述人們尊重傳統文化和禮儀的行為。它可以用來表達對傳統習俗、禮儀規范的遵守,也可以用來倡導社會風氣的改善,促進文化傳統的傳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記·禮運篇》中有“禮傳”一詞的記載,最早用來描述古代貴族家族中將家族的禮儀傳承給后代的行為。后來,這個詞擴展為指代整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傳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禮”表示禮儀、禮節,“傳”表示傳承、傳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讓禮傳在我們身上得以延續。
2. 社會的進步需要禮傳的力量,只有尊重傳統文化,才能有更好的社會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禮傳”:
1. 將“禮傳”兩個字分開記憶,首先記住“禮”,可以聯想到禮儀、禮節等詞語,再記住“傳”,可以聯想到傳承、傳播等詞語。
2. 將“禮傳”與自己喜歡的傳統文化相關聯,例如中國傳統節日、古代禮儀等,通過與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禮節、傳統習俗、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和文化傳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學會尊重老師和長輩,傳承好禮傳。
2. 初中生: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應該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讓禮傳成為我們的自覺行為。
3. 高中生:在現代社會中,禮傳的意義更加重要,它代表著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也是我們對社會責任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