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衢
基本解釋
《文選·張衡〈西京賦〉》:“徒觀其城郭之制,則旁開三門,參涂夷庭,方軌十二,街衢相經。” 李善 注:“方,言九軌之涂,凡有十二也。”本指古代 長安 城內通往十二門的十二條大道,后泛指城市中眾多街道。 南朝 宋 鮑照 《詠史》詩:“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 錢振倫 注:“《西都賦》曰:‘立十二之通門。’” 唐 白居易 《村居寄張殷衡》詩:“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蹋 長安 十二衢。” 明 何景明 《大梁行》:“高樓歌舞三千戶,夾道煙花十二衢。”參見“ 十二街 ”。
成語(Idiom):十二衢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èr q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十二條大街,形容街市繁華、熱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二衢源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王小二的人,他在一條街上開了一家酒店,這條街非常繁華,有十二個街口。因此,人們就用“十二衢”來形容繁華熱鬧的街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繁華熱鬧的場景,如市中心的商業區、節日慶典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警世通言》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故事生動有趣,通過諷刺和警示的方式揭示社會問題。《警世通言》中的故事《王小二開店》中出現了“十二衢”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的市中心真是十二衢,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2. 今天是春節,街上的人真是十二衢,人山人海,熱鬧極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城市的市中心,街道十分繁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這就是“十二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馮夢龍的作品,如《喻世明言》等,深入了解明代文學的特點和社會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去市中心玩,真是十二衢,人特別多。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商業區真是十二衢,各種店鋪琳瑯滿目。
3. 高中生:春節期間,街上人山人海,熱鬧得像十二衢一樣。
4. 大學生:每年的雙十一購物節,電商平臺上人氣爆棚,猶如十二衢一般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