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搶米風潮
基本解釋
1910年春湖南濱湖各縣水災歉收,米價上漲,饑民涌入長沙,各家米店紛紛被搶。湖南巡撫下令鎮(zhèn)壓,民眾被槍殺二十余人。數萬民眾憤怒搗毀巡撫衙門、銀行、教堂等。外國軍艦配合鎮(zhèn)壓,民眾傷亡慘重。清政府后以罷免巡撫,出售平價米,平息了風潮。
成語(Idiom):長沙搶米風潮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áng shā qiǎng mǐ fēng c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yōu)榱藸帄Z米糧而引發(fā)的混亂場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長沙搶米風潮這個成語源自中國湖南省長沙市,發(fā)生在1950年代初期。在那個時候,由于自然災害和戰(zhàn)爭的影響,米糧供應嚴重不足,人們?yōu)榱藸帄Z有限的米糧資源而引發(fā)了一系列混亂的場面。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yōu)榱松娑鵂帄Z米糧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長沙搶米風潮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種混亂的場面或者形容人們?yōu)榱藸帄Z有限資源而產生的沖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長沙搶米風潮的故事起源于1950年代初期的長沙市,當時米糧供應嚴重不足,人們?yōu)榱松娑鵂帄Z有限的米糧資源,導致了一系列混亂的場面。這個成語通過描述當時的情景,展現(xiàn)了人們?yōu)榱松娑坏貌粻帄Z有限資源的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長沙搶米風潮是一個由地名“長沙”和動詞“搶”、名詞“米”、“風潮”組成的成語。其中,“長沙”表示地點,“搶”表示行為,“米”表示爭奪的對象,“風潮”表示引發(fā)的混亂場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戰(zhàn)爭年代,人們?yōu)榱松妫洺3霈F(xiàn)長沙搶米風潮。
2. 這個城市的物資短缺,引發(fā)了一場長沙搶米風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長沙搶米風潮”與1950年代初期長沙市米糧供應緊張的情景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人們?yōu)榱松娑鵂帄Z有限的米糧資源,引發(fā)了一系列混亂的場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1950年代初期中國的物資短缺情況,以及人們?yōu)榱松娑鵂帄Z有限資源的困境。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爭風吃醋”、“搶得頭破血流”等,來擴展對這類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游戲中,大家為了搶到玩具車,引發(fā)了一場長沙搶米風潮。
2. 初中生:考試結束后,同學們?yōu)榱藸帄Z考試卷答案,引發(fā)了一場長沙搶米風潮。
3. 高中生:在購物季節(jié),人們?yōu)榱藸帗尨蛘凵唐罚l(fā)了一場長沙搶米風潮。
4. 大學生:在宿舍樓下,為了爭奪限量版球鞋,引發(fā)了一場長沙搶米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