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摘
成語(Idiom):瑕摘(xiá zhāi)
發音(Pronunciation):xiá zh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人或事物的缺點進行挑剔和批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瑕摘是由“瑕”和“摘”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瑕”意為瑕疵、缺點,“摘”則是摘取、批評的意思。瑕摘形容對人或事物的缺點進行挑剔和批評,不容忍其一絲一毫的不足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他人言行的批評和挑剔,也可用于自我反省和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瑕摘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李膺傳》中。李膺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名將,他曾任命下屬領兵出征,但在戰斗中遭遇失敗。李膺返回后,得知下屬的缺點和錯誤后,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和挑剔。后來,人們用“瑕摘”來形容對他人的缺點進行嚴厲的批評和挑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容對人或事物的缺點進行挑剔和批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工作總是瑕摘百出,從來不肯夸獎一句。
2. 她是一個很挑剔的人,對自己和他人的缺點總是瑕摘不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瑕摘”拆分成兩個詞,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同時,可以與“夸獎”相對比,記住“瑕摘”是對缺點進行批評和挑剔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批評和挑剔相關的成語,如“挑剔”、“吹毛求疵”等,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總是瑕摘我們的作業,從來不夸獎我們。
2. 初中生:他對同學的缺點總是瑕摘不斷,沒有什么好話說。
3. 高中生:面試官對我的簡歷進行了瑕摘,指出了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4. 大學生:教授對我們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瑕摘,希望我們能夠更加嚴謹和完善。
5. 成年人:領導對我的工作總是瑕摘百出,從來不肯夸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