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剝
基本解釋
搜括。《舊唐書·宇文融傳》:“又應出使之輩,未識大體,所由殊不知陛下愛人至深,務以勾剝為計。州縣懼罪,據牒即徵。”
成語(Idiom):勾剝(gōu bō)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b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剝奪他人的財物或權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勾剝是由“勾”和“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勾指勾連、串通,剝指剝奪、奪取。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種通過勾結、串通來剝奪他人財物或權益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勾剝一詞常用于形容某些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或剝奪他人的權益。可以用來形容貪污腐敗、欺詐騙取財產等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勾剝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中。當時,魯國的襄公在位時,有一個叫子罕的人以貪污受賄的手段剝奪了很多人的財物。后來,襄公得知此事后,對子罕說:“你勾連他人,剝奪財物,我已經知道了。”這就是勾剝一詞的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勾剝是一個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利用職權勾剝百姓的財產。
2. 那個商人通過欺騙手段勾剝了很多人的錢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勾”與“剝”兩個字形象化,想象勾連的手勢和剝奪的動作,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勾剝相關的成語,如“剝削”、“勾結”等,以擴大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勾剝了我的零食。
2. 初中生:這個公司的老板通過非法手段勾剝了很多員工的工資。
3. 高中生:政府要打擊勾剝行為,保護人民的權益。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高層利用權力勾結起來,不斷勾剝下屬的利益。
5. 成年人:我們要警惕各種形式的勾剝行為,保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