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恥
基本解釋
極大的恥辱。達,通“ 大 ”。《宋書·謝靈運傳》:“升曲垣之逶迤,訪 淮陰 之所都。原入跨之達恥,俟遭時以遠圖。”
成語(Idiom):達恥
發音(Pronunciation):dá c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應該有羞恥心,做出應該做的事情,不做不應該做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達恥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達和恥。達的意思是達到、實現,恥的意思是羞恥、慚愧。兩個詞組合在一起,表示人們應該有羞恥心,做出應該做的事情,不做不應該做的事情。這個成語主要強調了做人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教育人們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要做出正確的行為和決策。它可以用在教育場合、社會活動、日常生活中,提醒人們要有羞恥心,遵守社會規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達恥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論語·子罕第十九》中有一段對話,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其中的“戒之在斗”就是指人們要有羞恥心,不做不應該做的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達恥由兩個詞組成,達和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公務員,你應該達恥為民,不得貪污受賄。
2. 他的行為令人感到羞恥,完全沒有達恥之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達恥理解為達到恥辱的意思,通過把這兩個詞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成語和故事來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和語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有達恥心,不要欺負同學。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有達恥心,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
3. 高中生:我們要有達恥心,不要作弊考試。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有達恥心,不要浪費時間。
5. 成年人:我們要有達恥心,不要做違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