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
基本解釋
◎ 小春 xiǎochūn
[the tenth lunar month;late autumn] 指農(nóng)歷十月
詳細解釋
(1).指夏歷十月。 宋 陳元靚 《歲時廣記》卷三七引《初學記》:“冬月之陽,萬物歸之。以其溫暖如春,故謂之小春,亦云小陽春。” 宋 歐陽修 《漁家傲》詞:“十月小春梅蕊綻,紅爐畫閤新裝遍。”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指歸期約定九月九,不覺的過了小春時候。” 明 唐寅 《顧君滿考張西溪索詩餞之》:“三年幕下勞王事,十月 江南 應小春。” 郁達夫 《浙東景物紀略·爛柯紀夢》:“十月陽和,本來就是小春的天氣,可是我們到 爛柯山 的那天,覺得比平時的十月,還更加和暖了幾分。”參見“ 小陽春 ”。
(2).指夏歷八月。 宋 贊寧 《筍譜》:“大抵竹八月俗謂之小春。熱欲去,寒欲來,氣至而涼,故曰小春。”
(3).小春作物。指小春時期播種的小麥、豌豆、油菜等農(nóng)作物。或稱“春花”。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一:“田野間,小春既未長出,是冬水田哩,便蓄著水。”
成語(Idiom):小春
發(fā)音(Pronunciation):xiǎo ch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初春時節(jié)的溫暖和煦的春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春是指春天剛開始的時候,天氣溫暖而宜人。這個成語形容春天剛剛開始,氣溫適宜,萬物復蘇,充滿生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春一詞常用于描述春天剛開始時的景象,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剛剛開始發(fā)展的狀態(tài),如事業(yè)、學業(yè)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春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中的《小雅·小春》一篇中,描述了春天剛開始時的美好景象。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形容春天初春的詞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表示春天初春的狀態(tài)。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初春時節(jié),大地一片蓬勃生機,真是小春的美好景象。
2. 這個項目剛開始,還處于小春階段,需要我們繼續(xù)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春天剛開始的美好景象來記憶這個成語,如鮮花盛開、陽光明媚等,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春天相關(guān)的成語,如“春風化雨”、“春暖花開”等,以豐富詞匯和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春的時候,我喜歡在花壇里玩耍。
2. 小學生:小春時節(jié),我們可以去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3. 初中生:小春是一個適合讀書的季節(jié),我喜歡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閱讀。
4. 高中生:大學即將到來,我現(xiàn)在正處于人生的小春階段,希望能抓住機會,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