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
成語(Idiom):敗血(bài xiě)
發音(Pronunciation):bài xi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身體內部感染了有害的細菌、病毒等,血液中充滿了毒素,形容病情嚴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敗血是中醫學術語,指人體內部感染了有害的細菌、病毒等,導致血液中充滿了毒素,病情嚴重。這種情況下,身體的抵抗力減弱,容易引發嚴重的感染和其他并發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疾病嚴重、危險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社會或組織內部存在嚴重的問題或腐敗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周禮·春官·大司寇》中有“敗血之疾”的記載。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趙衰的賢臣,他為人正直,不畏強權,因此得罪了當時的皇帝。皇帝為了報復趙衰,將他關押在一個陰暗潮濕的地牢中,食物不足,環境惡劣。趙衰在牢中生活了很長時間,身體逐漸衰弱,最終因敗血而死。后來人們將趙衰的遭遇與身體內部感染的情況聯系在一起,形成了成語“敗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傷口感染了細菌,導致敗血,需要及時治療。
2. 這個組織內部存在嚴重的腐敗問題,已經形成了一種敗血的現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敗血”聯想為身體內部血液中充滿了敗壞的東西,象征著病情嚴重。可以通過想象一個充滿黑色毒素的血液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醫中關于敗血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可以進一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得了敗血癥,需要去醫院治療。
2. 初中生:這個社團內部腐敗嚴重,已經形成了一種敗血的現象。
3. 高中生:他的傷口感染了細菌,導致敗血,需要及時處理。
4. 大學生:這個公司內部存在嚴重的貪污腐敗問題,已經形成了一種敗血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