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牘
基本解釋
札與牘都是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片,因借指簿冊。 唐 柳宗元 《罵尸蟲文》:“尸蟲,汝曷不自形其形……潛窺默聽兮,導人為非;冥持札牘兮,搖動禍機。”
成語(Idiom):札牘(zhá dú)
發音(Pronunciation):zhá d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信、文書等文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札牘是古代寫字用的紙片或木牌,后來泛指各種文件、書信等。成語“札牘”用來形容文書繁多、繁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書繁多、繁瑣的場景,也可用于形容事務繁忙、瑣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札牘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寫字材料有木牌和紙片,用于記錄重要的信息和交流。由于古代社會事務繁多,文書繁瑣,人們常常要處理大量的札牘。因此,人們逐漸將文書繁瑣的事務與札牘聯系在一起,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札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札牘,非常忙碌。
2. 這個辦公室里的札牘堆積如山,需要整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辦公室里堆滿了札牘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這個場景與“文書繁瑣”、“事務繁忙”等關鍵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的紙張制作技術和古代文書的處理流程,以加深對“札牘”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們發了很多札牘,讓我們帶回家給家長看。
2. 初中生:快期末考試了,我要開始整理課堂上的札牘了。
3. 高中生:學校組織的活動太多了,每天都要處理一大堆札牘。
4. 大學生:寫論文需要整理大量的札牘,非常繁瑣。
5. 成年人:工作中處理的札牘越來越多,真是忙得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