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椓
基本解釋
災害。語本《詩·小雅·正月》:“民今之無祿,天夭是椓。” 明 呂坤 《反挽歌》之二:“疢疾攻內外,荼毒苦烹割;甫得快意時,險釁為夭椓。”
成語(Idiom):夭椓(yāo zhuó)
發音(Pronunciation):yāo zh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太過輕率、草率,缺乏認真和仔細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夭椓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夭”指的是夭折,意味著某物或某人過早消失或結束;“椓”是指用于減輕石頭的重量的一種木板。夭椓原本指的是用于減輕石頭重量的木板,后來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輕率、草率,沒有認真和仔細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夭椓常用于貶義,形容人對待事物不認真、不負責任,處理問題草率,缺乏耐心和細致。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重視工作、草率應對的人,也可以用來描述某些不負責任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夭椓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古代有一個人名叫夭椓,他是一位非常草率輕率的人。他在做事情時總是匆忙草率,不認真思考和處理問題。因此,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形容那些輕率草率的人和事物,從而形成了成語夭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夭椓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運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工作太夭椓了,總是匆忙應付,沒有認真思考。
2. 這個項目的失敗完全是因為管理層太夭椓,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夭折”和“木板減輕重量”等關鍵詞進行聯想來記憶夭椓這個成語的含義和意義。例如,想象一個人匆忙地把一個石頭放在木板上,結果木板不夠結實,石頭夭折了。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夭椓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草率輕率相關的成語,例如“草木皆兵”、“草率從事”等。這些成語都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夭椓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業總是夭椓地完成,沒有仔細檢查。
2. 初中生:他對考試太夭椓了,沒有好好復習就去參加考試。
3. 高中生:他在做實驗時太夭椓了,沒有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
4. 大學生:他的論文寫得太夭椓了,沒有充分研究和論證。
5. 成年人:他的工作態度太夭椓了,總是草率應付,沒有認真對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