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脊椎動物
基本解釋
生物學名詞。除脊椎動物以外所有動物的總稱。主要特點是體內無脊椎骨,神經系在腹面,心臟在背面,故又有“腹神經動物”之稱。
英文翻譯
1.invertebrate
成語(Idiom):無脊椎動物
發音(Pronunciation):wú jǐ zhuí dòng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骨骼或者脊椎的動物,比喻沒有骨氣、沒有膽量、沒有堅強意志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脊椎動物是一類沒有脊椎或骨骼的動物,比如蠕蟲、蝸牛等。在成語中,無脊椎動物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或者行為缺乏堅韌、膽量和骨氣,容易被人欺負或者擺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經常用來形容那些膽小怕事、沒有勇氣和毅力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軟弱無能、沒有原則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左傳·隱公二十三年》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魯國的隱公被楚國的大夫子胥所辱罵,但是隱公卻沒有勇氣回擊。后來,隱公的臣子告訴他:“大夫子胥就像是一只蝸牛,你是一只無脊椎動物。”這個成語就因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脊椎動物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無脊椎”和“動物”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無脊椎動物,總是被別人欺負。
2.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像無脊椎動物一樣退縮。
3. 他沒有骨氣,真是個無脊椎動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動物的特征和人的性格來記憶這個成語。無脊椎動物沒有骨骼,所以可以想象一個軟弱無力的人,沒有骨氣和勇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比如“膽小如鼠”、“軟弱無能”等,來進一步豐富對于人性格和行為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是個無脊椎動物,總是被同學欺負。
2. 初中生(14歲):面對挑戰,我們不能像無脊椎動物一樣退縮。
3. 高中生(17歲):他沒有骨氣,真是個無脊椎動物。
4. 大學生(20歲):只有勇敢面對困難,才能不成為無脊椎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