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善
基本解釋
勉勵為善;勉力為善。《韓非子·守道》:“圣王之立法也,其賞足以勸善,其威足以勝暴,其備足以完法。”《漢書·公孫弘傳》:“臣聞上古 堯 、 舜 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善。”
成語(Idiom):勸善
發音(Pronunciation):quàn s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勸告人們做善良的事情,促使他人行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善是由“勸”和“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勸,指勸告、告誡;善,指善良、善行。勸善的含義是通過勸告和告誡,促使人們做善良的事情,推動社會進步和和諧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善常用于教育、道德、社會公德等方面的宣傳和教育活動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勸善來勸告他人做善事,提醒他們遵守社會規范,促進社會和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勸善這個成語最早見于《爾雅·釋言》。據說,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叫孟光的人,他勤奉善行,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有一天,孟光聽說有個惡人要殺害他的朋友,于是他去勸說那個惡人不要做壞事,而是行善。那個惡人被孟光的勸告所感動,最終放過了孟光的朋友。從此,人們就用“勸善”來形容勸告他人做善事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善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勸為動詞,善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勸善,希望能夠影響更多的人做善事。
2. 我們應該勸善而不勸惡,促使社會更加和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勸善”與“勸告他人做善事”這個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嘗試使用聯想記憶法,將“勸”與“勸告”對應,將“善”與“善事”對應,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勸人為善”、“勸人善良”等,擴大對勸善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經常勸我們善良對待同學,不要欺負別人。
2. 初中生:我們班級組織了一次勸善活動,鼓勵同學們做一件善良的事情。
3. 高中生:我們應該勸善而不勸惡,以身作則,影響身邊的人做善事。
4. 大學生:社會需要更多的人勸善,傳遞正能量,共同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