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師
基本解釋
(1).指左師、右師。 春秋 宋 鄉里之官。《左傳·襄公九年》:“二師令四鄉正敬享。” 杜預 注:“二師,左、右師也。” 王應麟 《小學紺珠·職官·二師》“ 宋 右師、左師”引《白虎通》:“里中之老有道德者為里右師,其次為左師。”
(2).左右翼軍隊。《國語·吳語》:“ 越王 乃分其師為左右軍…… 吳 師聞之,大駭,曰:‘ 越 人分為二師,將以夾攻我師。’”
(3).指 殷 少師 比干 和父師 箕子 。《書·微子》“ 殷 既錯天命, 微子 作誥,父師、少師” 孔 傳:“告二師而去 紂 。” 孔穎達 疏:“告父師 箕子 ,少師 比干 。”
成語(Idiom):二師 (èr shī)
發音(Pronunciation):ér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同樣的技能或知識,學習第二次會更有收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師是一個古代成語,由“二”和“師”兩個字組成。其中,“二”表示第二次,表示重復的意思;“師”表示師傅或老師。成語的意思是指學習同樣的技能或知識,第二次學習會更有收獲,更加深入理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二師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人們在學習過程中,第二次學習相同的內容會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它可以用于教育領域,鼓勵學生在學習時不斷重復鞏固知識,以提高學習效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史書記載,二師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叫孔子的大師,他的學生中有一個叫曾子的人。曾子非常聰明,一次聽了老師的講解后,就能夠完全理解。于是,曾子自以為已經掌握了所有的知識,再次聽老師講解時,卻發現自己對很多內容都無法理解。于是,曾子向老師請教,孔子告訴他:“你聽過一次是有收獲的,但是聽第二次,你會收獲更多。”從此,人們就用“二師”來形容同樣的知識或技能,第二次學習會更有收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二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孩子們,記住,學習需要重復,二師才能有更大的收獲。
2. 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要怕二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二師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學生,在學習某個科目的時候,第一次聽講的時候可能只能理解一部分內容,但是第二次聽講的時候,因為之前有一定的基礎,所以能夠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孔子和曾子的故事,以及其他與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溫故而知新”、“腹有詩書氣自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過,學習要重復,二師才能有更大的收獲。
2. 初中生:同學們,我們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不怕二師。
3. 高中生:我發現,二師真的很有道理,第二次學習會更加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