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斷
基本解釋
(1).決斷;果斷。《國語·越語下》:“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因陰陽之恒,順天地之常。” 宋 葉適 《中秦大夫林公墓志銘》:“雖居官精敏,遇事立斷,而平居但教諸生誦説,若不涉世故者。”
(2).立即截斷。形容刀刃鋒利。《南史·陸杲傳論》:“夫干將見重於時,貴其所以立斷。”
(3).指立刻處決。 明 徐渭 《漁陽弄》:“哄他人口似蜜,害賢良只當耍,把一箇 楊德祖 立斷在轅門下,磣可可血唬零喇。”
(4).形容站立時間之久。 宋 徐璣 《梅坡》詩:“閑來立斷清風影,一片飛香落酒杯。”
成語(Idiom):立斷
發音(Pronunciation):lì d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動果斷,不猶豫,迅速做出決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立斷是由動詞“立”和動詞“斷”組成的成語。立有立即、立刻之意,斷有斷然、果斷之意。立斷的意思是在面臨問題或困難時,能夠迅速果斷地做出決定或行動,不猶豫不拖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立斷多用于形容人在關鍵時刻能夠迅速做出決斷,不拖泥帶水。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緊急情況下果斷行動,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處理問題時果斷而不猶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匈奴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匈奴人入侵中原,劉秀(后來的漢光武帝)曾在古長城上指揮戰斗。他看到匈奴人正在攻打城墻,他毫不猶豫地下令立即放箭,成功擊退了敵人。后來,劉秀成為了一位偉大的皇帝,他的果斷決策和行動力被人們稱為“立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緊急情況下,他立斷決定采取行動。
2. 領導者在做決策時應該果斷立斷。
3.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猶豫不決,而應該立斷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立斷”與“立即斷然”相聯想,表示迅速果斷地做出決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果斷、決斷相關的成語,如“堅決果斷”、“毫不猶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問我要不要參加足球比賽,我立斷地答應了。
2. 初中生:面對考試,他立斷地決定加倍努力學習。
3. 高中生:在選專業的時候,我立斷地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藝術專業。
4. 大學生:面對就業的選擇,我需要立斷地做出決定,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5. 成年人:在創業的時候,我必須要有立斷的決策能力,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