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進賢黜惡(jìn xián chù è)
發音(Pronunciation):jìn xián chù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進賢黜惡是指招納賢能,排除惡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進賢黜惡是由兩個成語組成,進賢指的是招納賢能,黜惡指的是排除惡劣。這個成語強調了要重用賢才,同時要堅決排斥壞人壞事,以達到提升社會風氣和促進社會進步的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進賢黜惡常用于形容一個組織、團體或國家在人才選拔上重視賢能,同時堅決清除腐敗和不良行為的場景。也可用于勸誡個人要善于學習進取,同時遠離邪惡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則故事,當時齊國的襄公正在尋找賢才來輔佐自己,他聽說晉國有一位名叫管仲的賢人,于是派人去找他。當管仲聽說齊國正在尋找賢才時,他感到非常高興,于是立即前往齊國。襄公見到管仲后,非常欣賞他的才能,于是任命他為齊國的重要官員。這個故事讓人們明白,招納賢能是提升國家發展的關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進賢黜惡的結構是兩個動詞加上一個賓語,表示先招納賢能,再排除惡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要善于進賢黜惡,才能發展壯大組織。
2. 這個國家的成功之處在于能夠進賢黜惡,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進賢想象成一個賢才向前跳進,而黜惡則像是一個壞人被排除出去的形象。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進賢黜惡意思相近的成語,例如“任賢使能”、“秉公執法”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進賢黜惡,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2. 初中生:我們班主任一直強調要進賢黜惡,讓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中,學校也會通過選拔來進賢黜惡,招收有潛力的學生。
4. 大學生:在職場上,公司會通過考核來進賢黜惡,保留優秀員工,淘汰低能力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