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
基本解釋
愛好山。《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 朱熹 集注:“樂,喜好也。” 南朝 宋 鮑照 《登廬山》詩之一:“乘此樂山性,重以遠游情。”
成語(Idiom):樂山
發音(Pronunciation):lè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情愉快,心境寬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樂山意為快樂的心情,廣闊的胸懷。這個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一位佛教禪師樂山大師。他以樂觀豁達、心胸開闊而著名,人們便用“樂山”來形容心情愉快、胸懷寬廣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個人或集體的心情愉快,或表達對樂觀、豁達的人的贊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樂山大師是中國唐代的一位著名禪師,他瀟灑自在、豁達開朗的性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們傳頌他的事跡,形成了“樂山”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樂山”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分別是“樂”和“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生活總是保持著樂山的心態。
2. 在困難面前,他總能樂山樂水地面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樂山”與愉快的山水景色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同時也可以聯想到樂觀、豁達的人物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樂山大師的故事和他對佛教禪宗的貢獻,以及其他與樂觀、豁達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放學了,我感到十分樂山。
2. 初中生:樂山的心態能讓我們更好地面對困難。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們應該保持樂山的心境。
4. 大學生:大學生活是一段美好的時光,我們應該樂山樂水地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