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隳
基本解釋
猶毀壞。 唐 韓愈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三光弛隳不復暾,虎熊麋豬逮猴猿。”
成語(Idiom):弛隳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h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敗壞,道德敗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弛隳指人的品德敗壞,道德敗壞。弛,放松;隳,破壞。形容人品行敗壞,道德敗壞,失去原有的美好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敗壞,道德敗壞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守道義,行為不端正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有關“弛隳”的故事。故事中,淮陰侯劉邦治理天下后,封季布為楚王,但季布不思進取,沉迷于享樂,品行敗壞,道德敗壞。后來,淮陰侯劉邦派人前去探望季布,發現他早已放縱自己的生活,不思進取。于是,淮陰侯對季布說:“你的品德已經弛緩,道德已經破壞。”從此,人們就用“弛隳”來形容人的品行敗壞,道德敗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以前是個有道德的人,但現在他的品行已經弛隳了。
2. 他曾經是個誠信的商人,可如今已經弛隳不堪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本來結實的繩子,被人故意松弛,最終斷裂。這樣可以把“弛隳”與人的品行敗壞、道德敗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行、道德有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品行已經弛隳了,不再是以前那個乖乖學習的好孩子了。
2. 初中生:在網絡世界中,要注意不要被一些弛隳的信息所誘導。
3. 高中生:在大學里,我們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品行,不要讓自己變得弛隳。
4. 大學生:一個人的品行決定了他的未來,我們要時刻警惕自己不要弛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