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虬
成語(Idiom):蒼虬
發音(Pronunciation):cāng q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頭發或胡須長而亂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蒼虬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蒼指頭發或胡須顏色灰白,虬指頭發或胡須紛亂盤結。蒼虬形容頭發或胡須長而亂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人年老或憔悴的形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蒼虬常用于文學作品中,如詩詞、小說等。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物的形象,特別是老年人或經歷了艱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蒼虬最早出現在《史記·魏公子列傳》中,記載了魏公子與齊國相國的對話。相國問魏公子:“何以使人?”魏公子回答:“以德。”相國又問:“何以得德?”魏公子回答:“以勇。”相國又問:“何以得勇?”魏公子回答:“以蒼虬。”這個故事表明,蒼虬是魏公子得到勇氣的來源,也暗示了蒼虬代表了勇氣和堅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蒼虬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頭發蒼虬,看起來很有韻味。
2. 那位老人臉上的胡須蒼虬,給人一種威嚴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蒼虬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老的人,頭發和胡須都很長而亂,這樣的形象會更容易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蒼虬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學習時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形容詞性成語,如蒼勁、蒼涼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儲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只獅子的頭發蒼虬,看起來很兇猛。
2. 初中生:她的胡須蒼虬,給人一種古怪的感覺。
3. 高中生:那位老人頭發蒼虬,但依然精神矍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