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言
基本解釋
(1).猶異言;不同看法。 漢 王襃 《僮約》:“奴從百役使,不得有二言。”《藝文類聚》卷二二引 三國 魏 曹操 《令》:“雖兒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
(2).兩個字。《宋書·樂志一》:“ 魏氏 哥詩,或二言,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與古詩不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唯《祈父》肇禋,以二言為句。”
(3).指虛假之言。《舊唐書·隱逸傳·衛大經》:“ 衛大經 者,篤學善《易》,口無二言。”
成語(Idiom):二言
發音(Pronunciation):èr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簡短,卻能道出深遠的含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言是一個表示言辭簡短而富有深意的成語。它源自于《論語·子罕》中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表達了學習的重要性,即我們在與人交流時,不僅要謙虛地向他人學習,也要善于從他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當我們想要表達言簡意賅、寓意深遠的時候,可以使用“二言”這個成語。例如,在演講或寫作中,我們可以用“二言”來形容一個言辭簡潔但意義豐富的觀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言的故事起源于孔子的一次教育經歷。當時,孔子與弟子們一起行走在路上,他們遇到了一位年長的人,孔子立即向他請教。這位年長者告訴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并告訴孔子如何選擇學習的對象。孔子深受啟發,將這段經歷總結為“二言”,以強調言辭簡短卻能道出深遠含義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總是二言精辟,讓人深受啟發。
2. 這幅畫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了一個二言的意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二言這個成語:
1. 將“二言”這個成語拆解成兩個字,分別記憶其意思。
2. 將“二言”的基本含義與其故事起源聯系起來,形成一個連貫的故事情節,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學習“二言”這個成語,可以進一步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在《論語》中的其他重要觀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閱讀那些二言精辟的寓言故事。
2. 初中生:老師的一席二言之辭讓我深受啟發。
3. 高中生:這篇文章以簡潔的二言揭示了人生的真諦。
4. 大學生:在學術界,二言論斷往往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