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利
成語(Idiom):遒利
發音(Pronunciation):qiú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或行動鋒利、犀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遒利形容言辭或行動非常鋒利、犀利,能夠迅速切中要害,具有強大的攻擊力和影響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遒利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智慧、才能或表達能力出眾,能夠準確而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形容武器或工具的鋒利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遒利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僖公二十二年》。當時,齊國大夫晏嬰受命去魏國拜見魏文侯。在見到魏文侯時,晏嬰用遒利來形容他的言辭,贊揚其聰明才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遒利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遒”和形容詞“利”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辯才非常遒利,每次辯論都能夠擊敗對手。
2. 這把刀刃非常遒利,一刀就能夠劈開鐵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遒利與鋒利的發音相聯想,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遒利相關的成語,如“遒勁”、“遒峭”等,可以進一步豐富詞匯庫,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非常遒利,老師都被他說服了。
2. 初中生:她的演講非常遒利,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3. 高中生:他的論文思路遒利,邏輯嚴密,獲得了高分。
4. 大學生:這部電影的劇情遒利,引發了觀眾的深思。
5. 成人:他的批評非常遒利,直指問題的核心,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