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
基本解釋
◎ 氣血 qìxuè
[qi and blood] 中醫指人體內氣和血的統稱
氣血俱動。——唐· 李朝威《柳毅傳》
氣血兩虛
英文翻譯
1.【醫】QI and blood;QI-blood
詳細解釋
(1).中醫學名詞。指人體內的氣和血。中醫學認為氣與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營養臟器組織,維持生命活動。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於天地,后稟氣血於父母。” 宋 梅堯臣 《種胡麻》詩:“胡麻養氣血,種以督兒曹。”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老人血氣多滯,拜則支體屈伸,氣血流暢,可終身無手足之疾。”
(2).氣性。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一:“真正大英雄人,卻從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將出來,若是氣血粗豪,卻一點使不著也。”
(3).精神,精力。參見“ 氣血方剛 ”。
成語(Idiom):氣血
發音(Pronunciation):qì x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氣血是中醫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人體內的兩種重要物質,氣和血。氣指的是人體內的生命能量,血指的是人體內的營養物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氣血在中醫學中被認為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氣血的運行和平衡對于身體的正常功能和健康至關重要。氣血不足或者氣血瘀滯都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疾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氣血常常用來形容人體的健康狀態。當一個人的氣血充足,他會精力充沛、容光煥發。而當一個人的氣血不足,他可能會感到疲倦、面色蒼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氣血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在《黃帝內經》中,氣血被認為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氣血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氣血很充足,所以很少生病。
2. 她的面色蒼白,看起來氣血不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氣血與人體健康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體內充滿了健康的氣息和充足的血液,這樣就能記住氣血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醫學對于氣血的理論和應用,以及如何通過調理氣血來維護身體健康。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吃營養豐富的食物,這樣就能保持好的氣血。
2. 初中生:我每天都鍛煉身體,這樣可以增加氣血循環。
3. 高中生:長時間熬夜會導致氣血不足,對身體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