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畜
基本解釋
(1).亦作“ 土蓄 ”。麒麟的異名。《公羊傳·哀公十四年》“麟者,仁獸也” 唐 徐彥 疏:“是以《春秋説》云:‘麟生於火,游於中土,軒轅大角之獸。’然則麟為土蓄而言仁獸者,正以設武備而不害物,所以為仁而異義。”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獸畜·麒麟》:“《埤雅》:‘麐,土畜也。’”
(2).牛的異名。《禮記·月令》“﹝孟春之月﹞食麥與羊” 唐 孔穎達 疏:“雞為木畜,羊為火畜,牛為土畜,犬為金畜,豕為水畜。”《魏書·禮志一》:“羣臣奏,以國家繼 黃帝 之后,宜為土德,故神獸如牛。牛,土畜。”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獸畜·牛》:“《隨隱漫録》:牛,土畜也。”
成語(Idiom):土畜(tǔ xù)
發(fā)音(Pronunciation):tǔ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土畜指沒有見識、知識、修養(yǎng)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畜一詞由“土”和“畜”兩個字組成。其中,“土”意為土地,引申為沒有見識、知識的人;“畜”意為養(yǎng)殖、飼養(yǎng),引申為沒有修養(yǎng)的人。因此,“土畜”形容一個人沒有見識、知識和修養(yǎng)。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的場合,用來形容一個人沒有修養(yǎng)、沒有素質,缺乏教養(yǎng)和文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的《狗咬狗》一則故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農(nóng)民養(yǎng)了一只狗,這只狗看到自家院子里的狗屎就會吃掉,但是看到別家的狗屎就會去咬那只狗。這個故事通過對狗的行為的描述,隱喻了人們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卻不愿意改正自己的問題,反而去指責別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有錢,但是一點常識都沒有,真是個土畜。
2. 這個人一看就是個土畜,連基本的禮貌都不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土畜”與沒有修養(yǎng)的人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像土地一樣沒有修養(yǎng),就是一個土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含有“土”和“畜”字的成語,如“土豪”、“畜生”。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聽老師的話,真是個土畜。
2. 初中生:他整天只知道玩游戲,一點學習的心思都沒有,真是個土畜。
3. 高中生:他不懂得尊重他人,沒有見識,真是個土畜。
4. 大學生:他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完全沒有社會責任感,真是個土畜。
5. 成年人:他沒有修養(yǎng),連最基本的禮儀都不懂,真是個土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