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儀
基本解釋
(1).禮儀細節。 漢 蔡邕 《明堂月令論》:“ 魯文公 廢告朔而朝, 仲尼 書譏之?!督洝吩唬骸c月不告朔,猶朝于廟?!躺岽蠖Y而徇小儀。”《南齊書·檀超傳》:“曲碎小儀,無煩録?!?br>(2). 唐 代禮部主事的別稱。 唐 鄭谷 《寄同年禮部趙郎中》詩:“仙步徐徐整羽衣,小儀澄澹轉中儀?!?宋 計有功 《唐詩記事·王渙》:“ 大順 中…… 趙光胤 自補袞拜小儀。” 明 王志堅 《表異錄》卷十二:“ 唐 人以禮部員外郎為中儀,主事為小儀?!?/p>
成語(Idiom):小儀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舉止、言談謙虛、有禮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儀是由“小”和“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小意為小的、不起眼的,儀指禮儀、規矩。小儀形容人的舉止、言談謙虛、有禮貌,不張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儀多用于形容人的待人接物的態度,尤其是在面對長輩、上級或陌生人時,要保持謙虛、有禮貌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儀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強調人們應該注重禮儀和謙虛的態度。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禮儀和尊重他人的權威,因此,小儀成為了一種美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待人接物總是小儀謙和,深受大家的喜愛。
2. 在面對長輩時,我們應該保持小儀的態度,不要傲慢自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小儀”相關的形象進行聯想,如想象一個小小的儀式代表著謙虛有禮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以及其他與謙虛、有禮貌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和小儀的同學一起玩,因為他總是很禮貌。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待人接物都很小儀,大家都很喜歡她。
3. 高中生:在面試時,我覺得保持小儀的態度非常重要,能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