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理
基本解釋
◎ 正理 zhènglǐ
[correct principle;valid reason;the right thing to do] 正確的道理;正當的事理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correct principle; the right thing to do
詳細解釋
(1).正當的道理。《韓非子·奸劫弒臣》:“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趨富貴,事上而求安,是猶聾而欲審清濁之聲,愈不幾矣。” 宋 曾鞏 《熙寧轉對疏》:“其弊則至於邪情勝而正理滅,邪説長而正論消。”《紅樓夢》第四九回:“ 寶玉 笑道:‘這倒不妨,原該多疼女孩兒些是正理。’” 巴金 《春》二:“ 琴小姐 說的才是正理。”
(2).整治;整理。 漢 劉向 《條災異封事》:“五大夫爭權,三君更立,莫能正理,遂至陵夷,不能復興。”《魏書·任城王傳》:“朕昨夜夢一老公,頭鬢皓白,正理冠服,拜立路左。”
成語(Idiom):正理(zhèng lǐ)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正確的道理或正確的理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理是由“正”和“理”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正”表示正確、正直的意思,“理”表示道理、理論。正理指的是正確的道理或正確的理論,強調遵循正確的道德規范和理論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理常用于表達對正確道理的追求和堅持,以及對錯誤觀點的批判和否定。可以用于討論學術問題、道德問題,也可以用于指導個人行為和社會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理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學說。儒家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張遵循正道,追求正理。正理在儒家思想中是重要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理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正”是形容詞作定語,修飾“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術研究需要堅守正理,不能隨意篡改數據。
2. 他一直堅信正理會戰勝邪惡勢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成語“正理”。可以將“正”字聯想為一個人站立的姿勢,表示正直和堅持;將“理”字聯想為一本書,表示道理和理論。通過聯想記憶,可以記住成語的含義和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正理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看待問題,還可以提高我們的道德水平和學術素養。可以進一步了解儒家學說和其他相關的成語,如“以正視聽”、“正直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學習正理,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2. 初中生:只有遵循正理,才能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堅守正理,不被誘惑和負面影響左右。
4. 大學生:學術研究需要追求正理,不能以偏概全或篡改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