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蠟
成語(Idiom):飲蠟
發音(Pronunciation):yǐn l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勇敢無畏,不怕艱難困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飲蠟”來源于《史記·陳涉世家》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說,漢朝初年,陳勝、吳廣起義反抗暴政,他們帶領農民群眾起義,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在起義軍面臨敵人圍剿的危險時,陳勝和吳廣為了鼓舞士氣,決定表演一出特殊的儀式。他們在士兵面前點燃蠟燭,然后大口喝下蠟燭的熔化物,以示壯烈決心。這種勇敢無畏的行為后來被形容為“飲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勇敢無畏,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風貌。常用于贊美英勇的軍人、斗志昂揚的戰士,也可以用于形容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定信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飲蠟”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事件,表達了陳勝和吳廣起義軍的勇敢精神和堅定信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真正的飲蠟英雄,勇敢無畏,不怕任何挑戰。
2. 在困境中,他展現出了飲蠟般的勇氣和決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勇敢的人在面對困難時,毫不猶豫地喝下熔化的蠟燭,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其他英雄故事,如《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和《水滸傳》中的宋江等,以了解更多關于勇敢和堅定的故事和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比賽中表現得像個飲蠟的勇士,一直堅持到最后。
2.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像飲蠟一樣,勇敢面對并戰勝它。
3. 高中生:他的勇氣和決心讓人想起了飲蠟的英雄,他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